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...

8
佛典故事 棄老國 1 棄老國 釋厚觀(福嚴推廣教育班,2016.12.3各位法師、各位居士,大家好!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,這故事出自《雜寶藏經》,在《大正藏》第 4 449 頁上欄到 450 頁上欄。 過去,佛在舍衛國時,世尊曾說:「恭敬老前輩有大利益,不曾聽聞的事而能聽得 到並得以瞭解,名聲遠播,被有智慧的人所敬重。」 比丘們說:「如來世尊時常讚歎恭敬父母、長老、老前輩。」 佛說:「不只是現在,我在過去無量劫中,經常都是恭敬父母、長老、老前輩。」 眾比丘便對佛說:「不知道過去恭敬的事蹟是怎麼樣的呢?」 佛說:「過去很久以前,有個棄老國。這個國家當中,只要有老人,全部都要驅逐 趕走、拋棄遠離。有一位大臣,他的父親年歲漸老,依照國法應該驅逐、趕走。而大臣 很孝順,很不忍心,便挖地深掘,建造了一間密室,安置父親住在裡面,隨時可以孝順 奉養。 當時,天神捉了兩條蛇,帶到國王的宮殿上,對國王說:『如果能辨別哪一條蛇是 公的,哪一條蛇是母的,你的國家才能安寧。如果無法區別的話,你和你的國家七天之 後全部都會滅亡。』 國王聽了之後,心裡非常憂愁煩惱,便召集大臣們共同商量這件事。大家紛紛推託, 都說無法辨別。國王便在全國召募:『有誰能區別的話,將重重地封官獎賞。』 大臣回家後,便前往請教父親。 父親告訴兒子:『這件事很容易判別。讓蛇停在細緻柔軟的東西上。如果急躁好動 的,就知道是雄蛇;安住不動的,就知道是雌蛇。』大臣依照父親的教導就這麼做,果 然區別出哪一條是公的、哪一條是母的蛇。 天神又問:『相對於昏睡的人,誰可以說是覺醒的人?相對於覺醒的人,誰可以說 是昏睡的人?』 國王和大臣們又不能理解明白。再次在全國召募,仍沒有人能解答。 大臣問父親:『這是在說什麼呢?』 父親說:『這指的是有學的聖者,就是初果向到阿羅漢向的聖者。這些有學的聖者 相對於凡夫來說,可以說是清醒的人。因為凡夫愚昧,就像昏睡一樣;而有學的聖者早 晚要出離三界,可以說是覺悟清醒的人;有學的聖者相對於阿羅漢來說,因為有學的聖 者煩惱還沒有完全斷盡,還有一部分不明瞭,可以說是睡著的人。』大臣便依照父親的 教導來回答。

Transcript of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...

Page 1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1

棄老國

釋厚觀(福嚴推廣教育班,2016.12.3)

各位法師、各位居士,大家好!

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則佛典故事,這故事出自《雜寶藏經》,在《大正藏》第 4 冊 449

頁上欄到 450 頁上欄。

過去,佛在舍衛國時,世尊曾說:「恭敬老前輩有大利益,不曾聽聞的事而能聽得

到並得以瞭解,名聲遠播,被有智慧的人所敬重。」

比丘們說:「如來世尊時常讚歎恭敬父母、長老、老前輩。」

佛說:「不只是現在,我在過去無量劫中,經常都是恭敬父母、長老、老前輩。」

眾比丘便對佛說:「不知道過去恭敬的事蹟是怎麼樣的呢?」

佛說:「過去很久以前,有個棄老國。這個國家當中,只要有老人,全部都要驅逐

趕走、拋棄遠離。有一位大臣,他的父親年歲漸老,依照國法應該驅逐、趕走。而大臣

很孝順,很不忍心,便挖地深掘,建造了一間密室,安置父親住在裡面,隨時可以孝順

奉養。

當時,天神捉了兩條蛇,帶到國王的宮殿上,對國王說:『如果能辨別哪一條蛇是

公的,哪一條蛇是母的,你的國家才能安寧。如果無法區別的話,你和你的國家七天之

後全部都會滅亡。』

國王聽了之後,心裡非常憂愁煩惱,便召集大臣們共同商量這件事。大家紛紛推託,

都說無法辨別。國王便在全國召募:『有誰能區別的話,將重重地封官獎賞。』

大臣回家後,便前往請教父親。

父親告訴兒子:『這件事很容易判別。讓蛇停在細緻柔軟的東西上。如果急躁好動

的,就知道是雄蛇;安住不動的,就知道是雌蛇。』大臣依照父親的教導就這麼做,果

然區別出哪一條是公的、哪一條是母的蛇。

天神又問:『相對於昏睡的人,誰可以說是覺醒的人?相對於覺醒的人,誰可以說

是昏睡的人?』

國王和大臣們又不能理解明白。再次在全國召募,仍沒有人能解答。

大臣問父親:『這是在說什麼呢?』

父親說:『這指的是有學的聖者,就是初果向到阿羅漢向的聖者。這些有學的聖者

相對於凡夫來說,可以說是清醒的人。因為凡夫愚昧,就像昏睡一樣;而有學的聖者早

晚要出離三界,可以說是覺悟清醒的人;有學的聖者相對於阿羅漢來說,因為有學的聖

者煩惱還沒有完全斷盡,還有一部分不明瞭,可以說是睡著的人。』大臣便依照父親的

教導來回答。

Page 2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2

天神又問:『這一頭大白象有幾斤兩重?』大臣們共同商議,但沒人知道。又在全

國召募,還是沒有人瞭解。

大臣請問父親,父親說:『把象安置在船上,放到在大池裡面,沿著水面的高度在

船身畫線作記號;再將空船放進石頭,一直加到船身沈沒到剛才畫線的地方為止,測量

石頭有多重,就知道大象有多重。』(石頭,我們可以分批來慢慢秤重,大象以前沒有

那麼大的磅秤,大概秤不了)大臣便以這樣的智慧回答。

天神又再問:『以兩手相合捧水,多過於大海,誰能知道為什麼呢?』大臣們共同

商議,又無法理解。再次在全國召募,都沒有人能知道。

大臣問父親:『這是在說什麼呢?』

父親說:『這段話很容易理解。如果有人能生起清淨的信心,以兩手相合捧水供養

佛、僧眾,以及父母、困苦危難的病人,由此得到的功德,經過數千萬劫仍能受無窮的

福報。海水雖然非常多,可是存在的時間也不會超過一劫。由此推論,以兩手相合捧起

的水,比大海的水多過百千萬倍。』大臣便以這段話來回答天神。

天神又變化成飢餓的人,形體消瘦,連骨頭都露出來了,前來問說:『這個世間還

有誰比我更加飢餓貧窮、瘦弱痛苦的嗎?』大臣們考慮商量,還是無法回答。

大臣把這種情形再去請問父親。

父親便回答說:『世間上有人慳貪、嫉妬,不相信三寶,不能供養父母、師長,來

世將墮餓鬼道中,經過百千萬年不能聽聞到飲水、稻穀的名字,身體就像大山一樣,腹

部就像大深谷一般,喉嚨卻比針還細,頭髮就像刀錐般纏繞全身到腳,要行動時,關節

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這段話來回答天神。

天神又變化成一個人,手腳被套上手銬、腳鐐,脖子也被鎖著,身體中爆出火焰,

全身都被燒焦、潰爛,又問:『世間上還有人比我受的苦更劇烈的嗎?』國王和大臣們

還是沒有人能馬上知道怎麼回答。

大臣再請問父親,父親便回答說:『世間上有人不孝順父母,違逆、陷害師長,背

叛丈夫、主人,毀謗佛法僧三寶,未來世將墮落到刀山地獄、劍樹地獄、火車地獄(火

車地獄是地獄的一個名稱,就是車身發火,輾壓罪人),還有爐炭地獄、醎河地獄、沸

屎地獄、刀道地獄,遭受無量無邊不可計數的苦。像這種情形,比起你的艱難痛苦還要

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便以這段話回答天神。

天神又化成一位女人,相貌端正美麗遠遠超過一般世間人,又問:『世間上還有像

我這麼端正的人嗎?』國王、大臣不發一語,沒有人能回答。

大臣再請問父親。

父親這時回答說:『世間上有人信敬三寶,孝順父母,喜好行布施、忍辱、精進、

持戒,得以生到天上,容貌端正與眾不同,遠遠超過妳百千萬倍。以天人跟妳相比,妳

就像是瞎眼的獼猴一般。』大臣又以這段話回答天神。

Page 3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3

天神再以一栴檀木,形狀方正等寬,又問:『這支栴檀木哪一端是頭?哪一端是尾?』

國王、大臣的智慧力無法回答這個問題。

大臣又問父親,父親回答說:『很容易知道啊!把這栴檀木放到水裡,根部的一定

沈下去,尾端一定舉起。』大臣便以這段話回答天神。

天神又以二匹白色母馬,形狀、顏色沒有差異,又問:『哪一匹是母馬?哪一匹是

幼馬?』國王、大臣又無法回答這個問題。

大臣再請問父親,父親回答:『給兩匹馬吃草,如果是母馬,一定會把草推給幼馬

先吃。』

問了這麼多問題,全部都得到正確答案。天神非常歡喜,便贈送國王許多珍貴稀奇

的財寶,並且對國王說:『現在我一定好好保護你的國家,使得所有外部的敵人都不能

侵犯、危害。』

國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,便問大臣說:『這是你自己知道的呢?還是有人教你的?

憑藉著你的才智,國家才能獲得安穩;不但得到許多珍寶,又得到保護的承諾,都是靠

你的力量。』

大臣回答國王:『這並不是微臣的智慧,希望大王能作無畏布施,令微臣沒有恐懼,

臣才敢坦白向您稟報。』

國王說:『即使你現在犯了罪該萬死的重罪,我都不會過問,更何況是小小的罪過

呢?』

大臣對國王說:『國家制定法令,不允許奉養老人。微臣家中有老父親,不忍心遺

棄。微臣冒犯了王法,把父親藏匿在地窖中。微臣所有的回答,全部都是父親的智慧,

不是微臣的能力。只希望大王慈允,讓全國上下能盡孝道奉養老人家。』

國王聽了之後便讚美大臣,心生歡喜,於是奉養大臣的父親,並尊敬他為國師。『救

濟我全國人民的性命,這麼大的利益,不是我所能知道的。』於是,國王立刻頒布命令,

廣為告示天下:『不允許遺棄老人,必須恭敬、孝順供養。如果有不孝順父母、不恭敬

師長的人,應當處以重罪。』

那時的那位父親,就是現在的我;那時的大臣,就是現在的舍利弗;那時的國王,

就是現在的阿闍世王;那時的天神,就是現在的阿難。」

這一則故事主要是提示我們:對老年人和師長要恭敬、奉養。有一則故事跟今天所

說的「棄老國」的故事有點類似。從前,一個偏遠貧瘠的村莊,有一種不好的習俗,那

就是當家中有年老的人,因老或因病無法從事生產工作時,年輕人就背著老年人到深山

裡,讓他自生自滅。

有一天,一位年邁體弱的老太太,沒有力氣再做家事或田裡的工作,於是兒子就背

著老母親往山林裡去了。走著走著,兒子總聽到母親在折樹枝的聲音,他想:「好啊!

妳這個老太婆,是不是想沿路作記號,然後再偷偷跑回家呢?」兒子狠下心,把老母親

背往更深更遠的山裡,他想:「走了這麼遠,天色已晚,連我都記不得回家的路了,大

Page 4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4

概老太婆也回不去了吧!」於是把老母親放下來,對老母親說:「老太婆!我們就此分

手吧!」

這時,老母親對兒子說:「孩子啊!你辛苦了!我怕你迷路,已經沿途折樹枝作記

號,你只要沿著折斷的樹枝走,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了,你趕緊回去吧!」

兒子聽到這些話,覺得很慚愧,淚流滿面地向母親懺悔,並說:「媽媽!我們一起

回家吧!」

天下父母心,不論兒子對父母多麼不孝,父母總是慈祥地護念著兒女。佛、菩薩也

是這樣,總是慈悲地護念著眾生,我們佛弟子也應供養諸佛,隨順佛、菩薩的教導精進

修學才好。

以上以這些跟大家共勉!

※經典原文

《雜寶藏經》卷 1(第 4 經)「棄老國緣」(大正 4,449a26-450a21):

佛在舍衛國。爾時,世尊而作是言:「恭敬宿老1有大利益,未曾聞事而得聞解,名稱遠

達,智者所敬。」

諸比丘言:「如來世尊而常讚嘆恭敬父母、耆2長3、宿老。」

佛言:「不但今日,我於過去無量劫中恒恭敬父母、耆長、宿老。」

諸比丘白佛言:「過去恭敬,其事云何?」

佛言:「過去久遠,有國名棄老。彼國土中,有老人者皆遠4驅5棄。有一大臣,其父年老,

依如國法應在駈6遣。大臣孝順,心所不忍,乃深掘地作一密屋,置父著中,隨時孝養。

爾時,天神捉持二蛇著王殿上,而作是言:『若別雄雌,汝國得安。若不別者,汝身及

國七日之後悉當覆滅7。』

王聞是已,心懷懊惱,即與群臣參議8斯事。各自陳謝9,稱不能別。即募國界10:『誰能

別者,厚加爵賞11。』

1 宿老:老前輩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三),p.1519) 2 耆(ㄑㄧˊ):1.古稱六十歲曰耆。”2.指師長,長者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八),p.640) 3 長:2.指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。5.為人師長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一),p.578) 4 遠(ㄩㄢˋ):1.離開,避開。2.不親近,不接近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),p.1120) 5 驅:4.驅逐,趕走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二),p.872) 6 駈:同“驅”。(《漢語大字典》(七),p.4548) 7 覆滅:傾覆滅亡,消滅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八),p.770) 8 參議:參與謀議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二),p.850) 9 謝:2.推辭、拒絕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一),p.373) 10 國界:國家的疆界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三),p.637) 11 爵賞:爵祿和賞賜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六),p.1115)

Page 5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5

大臣歸家,往問其父。父答子言:『此事易別。以細軟物,停蛇著上。其躁擾12者,當知

是雄;住不動者,當知是雌。』即如其言,果別雄雌。

天神復問言:『誰於睡者,名之為覺?誰於覺者,名之為睡?』王與群臣復不能辯13。復

募國界,無能解者。

大臣問父:『此是何言?』

父言:『此名學人。於諸凡夫,名為覺者;於諸羅漢,名之為睡。』即如其言以答。

天神又復問言:『此大白象有幾斤兩?』群臣共議,無能知者。亦募國內,復不能知。

大臣問父,父言:『置象船上,著大池中,畫水齊船14;深淺幾許15,即以此船,量石著

中;水沒齊畫16,則知斤兩。』即以此智以答。

天神又復問言:『以一掬17水,多於大海,誰能知之?』群臣共議,又不能解。又遍募問,

都無知者。

大臣問父:『此是何語?』

父言:『此語易解。若有人能信心清淨,以一掬水施於佛、僧,及以18父母、困厄19病人,

以此功德,數千萬劫受福無窮。海水極多,不過一劫。推此言之,一掬之水,百千萬倍,

多於大海。』即以此言,用答天神。

天神復化作餓人,連骸拄20骨,而來問言:『世頗有人飢窮瘦苦劇21於我不?』群臣思量,

復不能答。臣復以狀22,往問於父。

父即答言:『世間有人慳貪嫉妬,不信三寶,不能供養父母、師長,將來之世墮餓鬼中,

百千萬歲不聞水穀23之名,身如太24山,腹如大谷,咽如細針,髮如錐刀25纏身至脚,舉

動26之時,支27節火然。如此之人,劇汝飢苦百千萬倍。』即以斯言,用答天神。

天神又復化作一人,手脚杻械28,項復著鎖,身中火出,舉體燋爛29,而又問言:『世頗

12 躁擾:1.急躁好動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),p.561) 13 辯:13.通“ 辨 ”。辨別,區分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一),p.509) 14 畫水齊船:取齊於水面的高度,在船身作記號。 15 幾許:1.多少,若干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四),p.449) 16 水沒齊畫:水淹沒到作記號的地方,亦即船身入水,沈到作記號的地方。 17 掬:兩手相合捧物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六),p.698) 18 及以:連詞。猶以及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一),p.635) 19 困厄:困苦危難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三),p.620) 20 拄:1.支撐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六),p.496) 21 劇:5.極,甚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二),p.746) 22 狀:3.情狀,情由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五),p.11) 23 水穀:1.水和穀物。泛指食物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五),p.883) 24 太=大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49d,n.13) 25 錐刀:1.小刀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一),p.1330) 26 舉動:1.舉止,行動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八),p.1296) 27 支=肢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49d,n.14) 28 杻械:腳鐐手銬。泛指刑具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四),p.885)

Page 6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6

有人苦劇我不?』君臣率爾30,無知答者。

大臣復問其父,父即答言:『世間有人不孝父母,逆害31師長,叛於夫主32,誹謗三尊33,

將來之世墮於地獄──刀山34、劍樹35、火車36、爐炭、陷河37、沸屎38、刀道39、火道,

29 燋爛:燒焦糜爛。燋,通「焦」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七),p.258) 30 率爾:1.急遽貌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二),p.383) 31 逆害:2.迕逆而加害尊長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),p.830) 32 夫主:丈夫。舊以丈夫為家主,故稱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二),p.1456) 33 三尊:2.佛家語。指佛、法、僧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一),p.237) 34 刀山:1.佛教語。地獄中的酷刑之一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二),p.547) 35 參見《長阿含經》卷 19〈4 地獄品〉:

久受苦已,乃出犲狼地獄,慞惶馳走,求自救護,宿對所牽,不覺忽至劍樹地獄。劍樹地獄

縱廣五百由旬,罪人入彼劍樹林中,有大暴風起吹,劍樹葉墮其身上,著手手絕,著足足絕,

身體頭面無不傷壞。有鐵[口*(隹/乃)]鳥立其頭上,啄其兩目,苦痛萬端,悲號酸毒。餘罪

未畢,故使不死。(大正 1,123a26-b4) 36(1)火車:2.佛教語。運載罪人入地獄的能發烈火的車。車上有鬼卒押解罪人。(《漢語大詞

典》(七), p.6)

(2)《長阿含經》卷 19〈4 地獄品〉:

其諸獄卒捉彼罪人剝其皮,從足至頂,即以其皮纏罪人身,著火車輪,疾駕火車,輾熱

鐵地,周行往返,身體碎爛,皮肉墮落,苦痛辛酸,萬毒並至。餘罪未畢,故使不死。(大

正 1,124c29-125a4) 37(1)《法苑珠林》卷 49:

陷※河沸𡱁。(大正 53,662b9)

※陷=灰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53,662d,n.9)

(2)參見《長阿含經》卷 19〈4 地獄品〉:

久受苦已,乃出量火地獄,慞惶馳走,自求救護,宿對所牽,不覺忽到灰河地獄。灰河

地獄縱廣五百由旬,深五百由旬,灰湯涌沸,惡氣熢㶿,迴波相搏,聲響可畏,從底至

上,鐵刺※縱廣鋒長八寸,其河岸邊生長刀劍,其邊皆有獄卒狐狼,又其岸上有劍樹林,

枝葉花實皆是刀劍,鋒刃八寸。罪人入河,隨波上下,迴覆沈沒,鐵刺刺身,內外通徹,

皮肉爛壞,膿血流出,苦痛萬端,悲號酸毒。餘罪未畢,故使不死。(大正 1,122c15-24)

※案:《大正藏》原作「剌」,《高麗藏》作「刾」(第 17 冊,986b11),今依《高麗藏》

並改採通用字「刺」。

(3)參見《大智度論》卷 16〈1 序品〉:

如是久久,從熱鐵刺林出,遙見河水清涼快樂,走往趣之;入中變成熱沸醎水,罪人在

中,須臾之頃,皮肉離散,骨立水中;獄卒羅剎以叉鉤出之,持著岸上。此人宿行因緣,

傷殺水性魚鼈之屬,或時排人及諸眾生令沒水中;或投之沸湯,或投之氷水,如是等種

種惡業因緣,故受此罪。(大正 25,177b3-10) 38 參見《長阿含經》卷 19〈4 地獄品〉:

於此久受苦已,出黑沙地獄,慞惶馳走,求自救護,宿罪所牽,不覺忽到沸屎地獄。其地獄

中有沸屎鐵丸自然滿前,驅迫罪人使抱鐵丸,燒其身手,至其頭面,無不周遍。復使探撮,

舉著口中,燒其脣舌,從咽至腹,通徹下過,無不燋爛。有鐵[口*(隹/乃)]虫,唼食皮肉,

徹骨達髓,苦毒辛酸,憂惱無量。以罪未畢,猶復不死。(大正 1,122a13-20) 39 參見《大智度論》卷 16〈1 序品〉:

若以利刀刺人,若橛若槍傷人;若斷截道路,撥徹橋樑,破正法道,示以非法道,如是等種

種因緣,墮利刀道地獄中。利刀道地獄者,於絕壁狹道中竪利刀,令罪人行上而過。(大正

25,177a19-23)

Page 7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7

40如是眾苦無量無邊,不可計數。以此方41之,劇汝困苦,百千萬倍。』即如其言,以

答天神。

天神又化作一女人,端政42瓌瑋43踰於世人,而又問言:『世間頗有端政之人,如我者不?』

君臣默然,無能答者。

臣復問父。父時答言:『世間有人信敬三寶,孝順父母,好施、忍辱、精進、持戒,得

生天上,端政殊特,過於汝身百千萬倍。以此方44之,如瞎獼猴。』又以此言,以答天

神。

天神又以一真45檀木,方直正等,又復問言:『何者是頭?』君臣智力無能答者。

臣又問父,父答言:『易知!擲著水中,根者必沈,尾46者必舉。』即以其言,用答天神。

天神又以二白騲47馬,形色無異,而復問言:『誰母?誰子?』君臣亦復無能答者。

復問其父,父答言:『與草令食,若是母者,必推草與子。』

如是所問,悉皆答之。天神歡喜,大遺48國王珍琦49財寶,而語王言:『汝今國土,我當

擁護,令諸外敵不能侵害。』

王聞是已,極大踊50悅,而問臣言:『為是自知?有人教汝?賴汝才智,國土獲安;既得

珍寶,又許擁護,是汝之力。』

臣答王言:『非臣之智,願施無畏,乃敢具陳。』

王言:『設汝今有萬死51之罪,猶尚不問52,況小罪過?』

臣白王言:『國有制令,不聽53養老,臣有老父,不忍遣54棄。冒犯王法,藏著地中。臣

40(1)參見《大智度論》卷 16〈1 序品〉:

八炎火地獄者:一名炭坑,二名沸屎,三名燒林,四名劍林,五名刀道,六名鐵刺林,

七名醎河,八名銅橛,是為八。(大正 25,176c21-24)

(2)關於八炎火地獄,詳見《大智度論》卷 16〈1 序品〉(大正 25,177a3-b19)。 41 方:6.比較,對比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六),p.1549) 42 政:14.通“ 正 ”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五),p.422) 43(1)瓌=瑰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49d,n.19)

(2)瑰瑋:3.謂形貌魁梧美好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四),p.608) 44 方:5.比擬,比喻。6.比較,對比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六),p.1549) 45 真=栴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49d,n.23) 46 尾:2.末端,末梢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四),p.13) 47 騲(ㄘㄠˇ):雌馬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二),p.859) 48 遺(ㄨㄟˋ):1.給予,饋贈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),p.1186) 49(1)琦=奇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50d,n.3)

(2)琦:3.通“ 奇 ”。奇異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四),p.590) 50 踊(ㄩㄥˇ):同“ 踴 1 ”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),p.488) 51 萬死:死一萬次。形容罪重當死或冒生命危險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九),p.463) 52 問:6.追究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十二),p.29) 53 不聽:2.不允許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一),p.482) 54 遣=遺【宋】【元】【明】。(大正 4,450d,n.5)

Page 8: 棄老國 - media.lwdh.org.twmedia.lwdh.org.tw/lecture/story/20161203.pdf · 就像是被火燃燒一樣。像這樣的人,比起你的飢餓痛苦還要劇烈百千萬倍。』大臣就以

佛典故事 棄老國

8

來應答,盡是父智,非臣之力。唯願大王,一切國土還聽養老。』

王即嘆美,心生喜悅;奉養臣父,尊以為師。『濟我國家,一切人命,如此利益,非我

所知。』即便宣令,普告天下:『不聽棄老,仰55令孝養。其有不孝父母,不敬師長,當

加大罪。』

爾時父者,我身是也;爾時臣者,舍利弗是;爾時王者,阿闍世56是;爾時天神,阿難

是也。」

55 仰:8.舊時下行公文用語。表命令。(《漢語大詞典》(一),p.1208) 56 阿闍世王:阿闍世,梵名 Ajātaśatru,巴利名 Ajātasattu。為佛世時中印度摩揭陀國頻婆娑羅

王(梵 bimbisāra)之子。略作闍世王。又作阿闍多沙兜樓王、阿闍貰王、阿闍多設咄路王、

阿社多設咄路王。意譯未生怨王、法逆王。其母名韋提希,故亦稱阿闍世韋提希子。後弒父

王自立,大張中印度霸權。其於處母胎時,占師預言此子降生後將弒父,父王聽占師預言,

十分驚恐,遂自樓上將之投棄,然僅折斷手指而未死,故又稱婆羅留支(梵 Balaruci,折指

之義),並以其未生前即已結怨,而稱之為未生怨。及長,立為太子,因聽信提婆達多之唆使,

幽禁父王於地牢中,欲致之死。即位後,併吞鄰近諸小國,威震四方,奠定印度統一之基礎。

後因弒父之罪而遍體生瘡,至佛前懺悔即平癒,遂皈依佛陀。佛陀滅度後,為佛教教團之大

護法。摩訶迦葉於七葉窟結集經典時,阿闍世王為大檀越,供給一切之資具。(《佛光大辭典》

(四),pp.3687.3-3688.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