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工程系二技部 - Kun Shan...

34
電子工程系二技部 以電流-電壓方法分析 銅/磷化銦之蕭特基結構 學生: 林仕賢 指導教授: 黃文昌 老師

Transcript of 電子工程系二技部 - Kun Shan...

  • 崑 山 科 技 大 學

    電子工程系二技部

    專 題 研 究 報 告

    以電流-電壓方法分析

    銅/磷化銦之蕭特基結構

    學生: 林仕賢

    指導教授: 黃文昌 老師

   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五 年 五 月

  • I

    摘要

    本研究將銅以熱蒸鍍法沉積於磷化銦基板表面,以製作

    蕭特基二極體。本文將比較在不同退火溫度下,以 XRD 量測

    銅/磷化銦二極體的結構變化,進而在以 I-V 方法來求算出

   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銅/磷化銦二極體的順向電流、逆向漏電

    流及能障高度與理想因子的變化。

    實驗結果發現,未退火之銅/磷化銦二極體擁有最佳的

    整流特性及較高的能障高度,其中能障高度達 0.49eV,然而

    隨著退火溫度的增加,能障高度降低、理想因子提高,可以

    懷疑是銅擴散進入磷化銦基板所導致。若是在銅及磷化銦基

    板間加入一層擴散阻擋層,將能使銅/磷化銦二極體有更好

    的整流特性。

  • II

    目 錄

    摘要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I

    目錄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II

    圖表目錄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IV

    第一章 緒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
    1.1蕭特基二極體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

    1.2 專題動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

    第二章 蕭特基接觸原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
    2.1 蕭特基接觸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

    2.2 蕭特基接觸 I-V 特性原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

    2.3 蕭特基接觸 C-V 特性原理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

    第三章 薄膜成長模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

    3.1薄膜成長機制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

    第四章 熱蒸鍍技術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

    4.1熱蒸鍍系統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

    第五章 實作方法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

    5.1製程步驟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

    結構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7

    第六章 結果與討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

  • III

    6.1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物性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

    6.2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電性分析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

    6.3討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8

    參考文獻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8

  • IV

    圖表目錄 圖2.1 在熱平衡與非熱平衡下,一孤立金屬靠近一孤立 n型半導體之能帶圖…5

    圖 2.2 金屬-矽與金屬-砷化鎵兩種接觸的能障高度測量值……………………5

    圖 2.3 不同偏壓情況下,金屬與 n型與 p型半導體接觸之能帶圖………………6

    圖 2.4 W-Si 與 W-GaAs 二極體的順向電流密度對應外加電壓圖………………8

    圖2.5 鎢-矽(W-Si)與鎢-砷化鎵(W-GaAs)二極體之1/C2對應外加電壓圖……10

    圖 3.1 薄膜成長示意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2

    圖 4.1 熱蒸鍍機架構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

    圖 4.2 蒸鍍機之真空腔示意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5

    結構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7

    圖 6.1(a)~(g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 未退火~550℃……………20~23

    圖 6.2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順向電壓-電流特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4

    圖 6.3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反向電壓-電流特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5

    圖 6.4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電壓-電流密度特性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6

    圖 6.5 不同退火溫度下,能障高度的變化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7

  • 1

    第一章 緒 論

    1.1 蕭特基二極體

    蕭特基二極體為一金屬-半討體接觸之元件,藉由金屬和

    半導體接觸後產生的能障,使得蕭特基二極體具有整流特

    性,蕭基二極體之兩大特點為:速度快與低電壓。蕭特基二

    極體的最大優點是為一多數載子傳導半導體元件,其電荷傳

    輸僅利用半導體中的多數載子,因為沒有少數載子聚集在接

    合處,不會產生雙極性元件的少數載子儲存現象,所以不會

    造成時間上的延遲,使的蕭特基二極體有著較佳的高頻響

    應。

    通常順向偏壓之蕭基二極體上所跨之電壓大約為矽 PN

    接合二極體的一半,所以蕭基二極體更接近於理想二極體。

    磷化銦與砷化鎵為基板作比較,其具有較低的電子撞及游離

    係數和較高的熱傳導係數、效率、累增崩潰,而且,磷化銦

    相對於其他的半導體材料在低電場時具有較高的電子移動

    率和較高的電子峰值速率。而銅具備低電阻和較優良的抗電

    子遷移特性,銅在室溫時電阻係數僅為 1.7 微歐姆-公分在

    金屬中僅次於銀,而高抗電子遷移可以使元件具有更高的壽

    命及穩定性。

  • 2

    1.2 專題動機

    基於磷化銦及銅的各項優點,我們將探討銅/磷化銦的

    蕭特基接觸與介面之微結構,在本研究中我們將致力於金屬

    Cu 在 InP 上的接觸研究,經過熱退火處理後,分析其電流電

    壓(I-V),以及用各種不同的分析儀來研究其介面微結構。

  • 3

    第二章 蕭特基接觸原理介紹

    2.1 蕭特基接觸

    當金屬與半導體接觸時,界面間會有內建電場形成,金屬內之電

    子欲傳導至半導體時,會遭受一能障阻礙,此及蕭特基能障(Schottky

    barrier)。

    以 n 型半導體為例,理想狀況下能障高度 Bnqφ 即為金屬功函數與

    半導體電子親和力間之差:

    χφφ qqq mBn −=

    在圖 1.1(b)中半導體側,Vbi為電子由半導體導電帶上欲進入金屬

    時將看到的內建電位。

    nBnbi VV −= φ

    qVn為導電帶之底部與費米能階間的距離。

    如圖2.1為 n型矽與n形砷化鎵所測得的能障高度。需注意qψBn

    隨著 qψm升高而升高,然而依存性卻沒預測的這麼強。這是因為實際

    的蕭特基二極體,由於在半導體表面的晶格中斷,產生大量位於禁止

    能隙的表面態位。這些表面態位可以充當施體或受體,而影響最終的

    能障高度。

    圖 2.2 為不同偏壓情況下,金屬在 n 型及 p 型半導體上的能帶

    圖。先探討 n 型半討體。當偏壓為零時如圖 2.3(a)左側所示,能帶

  • 4

    圖楚於熱平衡的情況下,兩種材料具有相同的費米能階。如果我們施

    加順向偏壓,如圖 2.3(b)左側所示,則半導體到金屬之能障高度將

    變小,使的電子變的容易由半導體進入金屬。而如果施加逆向電壓,

    將使能障提高,如圖 2.3(c)左側所示。對電子而言,要從半導體進

    入金屬將更為困難。對 p型半導體而言,可以獲得相似的結果,不過

    極性相反。

  • 5

    圖 2.1 (a)熱的非平衡情形下,一孤立金屬靠近一孤立 n型半導體之能帶圖,

    (b)熱平衡時金半接觸的能帶圖。

    圖 2.2 金屬-矽與金屬-砷化鎵兩種接觸的能障高度測量值。

  • 6

    圖 2.3 不同偏壓情況下,金屬與 n型與 p型半導體接觸之能帶圖。(a)熱平衡,

    (b)順向偏壓,(c)逆向偏壓。

  • 7

    2.2 蕭特基接觸 I-V 特性原理

    蕭特基二極體電流傳導主要由多數載子所決定,對金屬/n 型半

    導體二極體而言,電流主要為半導體側熱離子放射出之載子,越過半

    導体與金屬間之 Vbi能障所構成。

    蕭特基接觸的 I-V 特性,由熱離子發射模型描述

    其中 J:電流密度

    Js:飽和電流密度

    V :偏壓

    n :理想因子

    A*:有效李察遜常數

    q:電荷

    k:波茲曼常數(Boltzman constant)

    T:絕對溫度

    :蕭特基能障

    如圖 2.4,若將 ln(J)對 V 作圖,可得一直線,由斜率得到理想因子

    ]1)/[exp( −= nkTqVJJ s

    )exp(2*kTqTAJ bsφ−

    =

    ]1)/)[exp(/exp(2* −−= nkTqVkTqTA bφ

  • 8

    n

    能障高度 可藉由 ln(J)對 V 圖中,當 V=0,特性曲線之交點得到的

    Js 求得。

    圖 2.4 W-Si 與 W-GaAs 二極體的順向電流密度對應外加電壓圖。

    )](ln/[/ JddVkTqn =bφ

    sb J

    TAq

    kT 2*ln=φ

  • 9

    2.3 蕭特基接觸 C-V 特性原理

    電容-電壓之關係

    當 V>>q

    kT時,空乏電容與偏壓之關係為

    其中 C:空乏區電容

    V:外加電壓

    Vbi:內建電壓

    N:施體摻雜濃度

    sε :半導體介電常數

    若半導體為均勻摻雜,則 21

    C對 V 作圖為一直線,如圖 2.5,此直線

    於 V 軸之交點為內建電位

    能障高

    C:每單位面積之空乏層電容

    NC:導電帶之有效態位密度

    ND:施體參雜濃度

    Ds

    bi

    NqVV

    C ε)(21

    2

    −=

    )ln(D

    Cbib N

    Nq

    kTV −=φ

  • 10

    圖 2.5 鎢-矽(W-Si)與鎢-砷化鎵(W-GaAs)二極體之 1/C2對應外加電壓圖。

  • 11

    第三章 薄膜成長模式

    3.1 薄膜成長機制

    薄膜成長機制如圖 3.1 所示,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:1.長晶

    (nucleation);2.晶粒成長(grain growth);3.晶粒聚結

    (coalescence);4.縫道填補(fitting of channels);5.沉積膜成長

    (film growth)。

    在長晶時粒子或原子物理性的吸附在基板表面,這些吸附原子可能與

    其他吸附原子因交互作用,而將多餘的凝結能釋出,且在基板表面形

    成穩定的核團,之後化學性或物理性的吸附在表面上,經脫付而進入

    原來的氣相。當吸附原子在表面具結成體積較大的核團之後,所形成

    的核團半徑如果沒有大於臨界值,此時的整體自由能成上升趨勢,則

    核團今不穩定,將會從基板表面消失,並回到氣相;假設該核團的半

    徑大於此一臨界值,則核團將繼續存在於基板表面,並且繼續吸收更

    多的吸附原子而成長,此一決定核團能否在表面存在的半徑臨界值,

    稱為臨界半徑。當穩定的晶粒在基板上形成後,便進入了薄膜成長的

    下一階段"晶粒成長",此時晶粒將與氣相中傳來的粒子碰撞而成長

    為更大的晶粒。當個別獨立的晶粒成長大到於與其他晶粒接觸時,便

    進入了"晶粒聚結"階段。晶粒在持續擴大時,晶粒之間的縫道也會

    陸續被填滿,最後基板上便形成了一連續的薄膜。

  • 12

    圖 3.1 薄膜成長示意圖 1.長晶(nucleation);2.晶粒成長(grain growth);3.

    晶粒聚結(coalescence);4.縫道填補(fitting of channels);5.沉積膜成長

    (film growth)。

  • 13

    第四章 熱蒸鍍技術

    4.1 熱蒸鍍系統

    在熱蒸鍍系統中,是以電流通過鎢舟形成高熱,此時放至於烏舟

    中的鈀材(本實驗中為銅)將被加熱氣化蒸發,並且凝結於基板表面形

    成薄膜。

    不論要蒸著的材料為何或使用的設備為何,下列的真空蒸著程序

    是典型的:

    1.自晶圓上除去所有污染物,在乾燥之。

    2.將晶圓放入真空室中適當位置以得到均勻膜。

    3.關上真空室,粗抽至 10-3torr。

    4.打開高真空唧筒閥,並抽至所要的真空程度

    5.打開烏舟電流源,將材料源與晶圓間的遮板放下,將把材加熱至融

    化,並等待數分鐘,待鈀材上的汙染物大莫蒸發完。

    6.打開遮板,調整電流大小,使蒸鍍速率到達所需要求(電流越大越

    快)。

    7.待晶圓上的薄膜到達所需厚度時,關掉電流源,等待晶圓冷卻至室

    溫。

    8.破真空,以惰性氣體充填真空室,打開真空腔取出晶圓。

  • 14

    圖 4.1 熱蒸鍍機架構圖。

  • 15

    圖 4.2 蒸鍍機之真空腔示意圖。

  • 16

    第五章 實作方法

    5.1 製程步驟

    1.本實驗的使用 InP 作為基板。

    2.以蒸鍍系統,將 AuGeNi 鍍在的 InP 背面作歐姆接觸

    3.將做好歐姆接觸的試片退火 400℃ 3min。

    4.Clean 步驟:

    (1)將退火後的樣本浸泡丙酮 3 分鐘。

    (2)將浸泡完丙酮的樣本以去離子水沖洗乾淨。

    (3)浸泡甲醇 3分鐘。

    (4)將浸泡完甲醇的樣本以去離子水沖洗乾淨

    (5)將樣本浸泡於 H2SO4(98%) 3 分鐘。

    (6)接著以 D.I 去離子水沖洗乾淨。

    (7)將樣本取出並以 N2吹乾。

    5.將 clean 好的樣本放置於真空蒸鍍機中,以特製的 mask 將銅沉積

    於 InP 表面,厚度為 1000Å。

    ‧ 將鍍銅之後的試片取出,並將樣本裁切成適當大小(XRD 樣本必

    須有 1x1 cm2大)。

    ‧ 將試片送至退火爐中退火,退火溫度:300℃、350℃、400℃、

    450℃、500℃、550℃各 3分鐘。

  • 17

    結構圖

    在 InP 背面鍍上AuGeNi 做歐姆接觸。

    在 InP 正面蒸鍍上 Cu 做蕭特基接觸。

  • 18

    第六章 結果與討論

    6.1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物性分析

    圖 6.1 為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,其中(a)~(g)為未退

    火、300℃、350℃、400℃、450℃、500℃、550℃。

    可以發現銅在退火之後與磷形成了磷化銅化合物。

    6.2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電性分析

    圖 6.2 及圖 6.3 為以蒸鍍技術製作之銅/磷化銦蕭特基二極體在

    不同退火溫度的電壓-電流特性比較圖,其中圖 6.2 為施加順向偏

    壓、圖 6.3 為施加逆向偏壓。我們可以發現,未退火的試片有最好的

    整流特性及最小的漏電流。隨著退火溫度增加,順向電流的增加幅度

    趨緩,漏電流也漸增。

    圖 6.4 為順向偏壓下,將電流密度取對數的 I-V 特性圖。我們可

    以藉著此圖求出各個退火溫度下的能障高度及理想因子。

    圖 6.5 為不同退火溫度下,能障高度及理想因子的變化。我們可

    以發現未退火時擁有最佳的蕭基接觸,但退火溫度增加時,理想因子

    n 漸大,能障高度漸小。

    6.3 討論

    這可能是由於銅擴散進入磷化銦所導致。因為同具有高度的擴散

    性,為了預防銅藉由擴散方式進入磷化銦基版之中而造成漏電,同時

  • 19

    也為了避免銅與磷化銦產生反應,因此我們可以在銅與磷化銦之間度

    上一層阻擋層,相信可以讓此依蕭基二極體有更好的整流特性。可以

    考慮得阻擋層應該有的要求如下:必須能夠防止銅的擴散、具有低薄

    膜阻抗、對介電層以及銅膜的附著性良好。在目前已知的材料中,以

    鉭和氧化鉭具有最好的銅阻擋能力。

  • 20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5 35 45 55 65 75 85

    未退火

    CuIn

    CuP(111)

    InP(200)

    Cu(111)

    CuP (022)

    InP(400)

    圖 6.1(a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300℃

    InP(200) InP

    (400)

    CuP(223)

    圖 6.1(b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• 21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350℃

    InP(200)

    InP(400)

    CuP(223)

    圖 6.1(c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400℃

    InP(200)

    CuP(112)

    InP(400)

    圖 6.1(d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• 22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450℃

    InP(200) InP

    (400)

    CuP(223)

    圖 6.1(e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500℃

    InP(200)

    CuP(111)

    InP(400)

    CuP(223)

    圖 6.1(f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• 23

    0

    200

    400

    600

    800

    1000

  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

    550℃

    InP(200)

    InP(400)

    CuP(223)

    圖 6.1(g) 銅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之 XRD 圖

  • 24

    0

    0.02

    0.04

    0.06

    0.08

    0.1

    0 0.5 1 1.5 2 2.5 3

    未退火300℃350℃400℃450℃

    Forward bias (V)

    圖 6.2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順向電壓-電流特性。

  • 25

    圖 6.3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反向電壓-電流特性。

  • 26

    10-5

    0.0001

    0.001

    0.01

    0.1

    1

    10

    100

    1000

    0 0.5 1 1.5 2 2.5 3

    未退火

    300℃350℃400℃450℃

    Forward Bias (V) 圖 6.4 Cu/InP 在不同退火溫度下的電壓-電流密度特性。

  • 27

    2

    2.2

    2.4

    2.6

    2.8

    3

    3.2

    3.4

    0.35

    0.4

    0.45

    0.5

    0 100 200 300 400 500

    理想因子n 能障高度 (eV)

    退火溫度 (℃)

    圖 6.5 不同退火溫度下,能障高度的變化。

  • 28

    參考文獻

    1. 施敏,"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作技術",國立交通大學

    出版社 340~352,(2002)

    2. 李明逵,"矽元件與積體電路製程"全華圖書出版社,

    16-4、16-12,(2004)

    3. Hong Xiao,"半導體製程技術導論"學銘圖書有限公

    司、歐亞書局有限公司,460,(2002)

    4. 陳嘉銘,"以電泳法製備鈀/磷化銦蕭基二極體氫氣感測

    器之研究",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,(2005)

    5. 蕭榮華,"真空蒸鍍銅酞花青薄膜及其對二氧化氮氣體

    感測特性之研究",國立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,(2004)

    6. C.T.Leea,D.S.Liub,R.W.Dengb, “Diffusion barrier of

    sputtered W film for Cu Schottky contacts on InGaP layer",Thin

    Solid Films 468 (2004)216-221.

    7. D.H.Zhang*,X.Z.Wang,S.F.Yoon,"Schottky contacts on wide

    bandgap InGaP grown with phosphorous cracker cells and their

    thermal reliability",Materials Seience and Engineering

    B74(2000)143-164.

    8. D.H. Zhang*,Metal contacts to n-type AlGaAs grown by

  • 29

    molecular beam epitaxy"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

    B60(1999) 189-193.